需要增加孩子其他的兴趣、喜好,譬如可以适合带孩子参加社交活动、从事户外体育运动,譬如踢球、打篮球、爬山、跑步。通过户外的兴趣喜好分散孩子注意力,当孩子注意力渐渐转移后,就会从玩游戏上瘾中解脱。
孩子玩游戏上瘾的解决方案
培养好习惯
好习惯是孩子以后自律的基础。天天安排好计划,并监督孩子认真实行,帮助孩子培养好的学习生活习惯,最好树立规则,严格控制孩子用电子商品的时间。
孩子天天生活规律,做事情有条理有计划,习惯好了,慢慢地就能掌握自我控制,了解自己什么时间该干什么事,不会一直迷恋游戏。
给孩子充分的关心和伴随
越是孤单、沮丧,在现实日常缺少归属感、收获感的孩子,越是容易玩游戏上瘾。因此,孩子越小的时候,父母越要给孩子足够时间的伴随和亲子互动。孩子才会打造起稳定的安全感和归属感,内心充盈。
假期,父母可以抽出时间带孩子去公园散步、图书馆看书、户外运动、参观博物馆,到各地旅游等。
多和孩子沟通交流,关注他的情绪和感受,增进亲子之间的情感连接。亲子关系好,孩子的被爱、被关注、被一定的心理需要得到满足,就不会那样依靠互联网世界。
给孩子创造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
保证孩子有一个充实丰富的生活非常重要。不少孩子感觉假期到了要放松,自然会对游戏充满兴趣。
除去学习,趁着暑期,父母可以带孩子学习几项运动,打打球、学学轮滑、骑自行车、游游泳;可以去公园散步,亲近大自然;听音乐、念书、涂鸦、和小猫小狗玩……
当现实生活有足够多有意思的事情可做,孩子可以在不一样的事情中获得收获感,就不会把太多的注意力放在游戏上。
以身作则,做好榜样
很多父母自己手机不离手、打游戏追剧,却责怪孩子不该打游戏,如此的教育是缺少说服力的。爸爸妈妈的言行,家庭环境,直接影响了孩子的行为习惯。
父母爱念书、求知、自律,大概率会培养出同样自律的孩子;而爸爸妈妈成天沉迷玩手机、看电视,孩子自然也更容易对游戏有兴趣,甚至上瘾。因此,父母要提升对我们的需要,给孩子做好榜样,带来积极正面的影响。
孩子为何喜欢打游戏
一部分孩子之所以玩游戏上瘾,是由于爸爸妈妈平常对孩子的关注度极少,致使孩子在渴望被关注的过程中,慢慢将注意力转移到了游戏上,孩子一旦发现游戏可以填补他们空缺的内心,就会愈加沉迷,所以父母在平常要多关注孩子的内心,给予孩子关心和关爱,才能有效的帮忙孩子脱离游戏。
另一部分孩子平常生活和学习方面都有较大的重压,在偶然间发现游戏可以释放他们的重压,让他们感到放松,所以孩子对游戏就产生了依靠性,每当重压大的时候就会跑过去打游戏,最后致使孩子产生玩游戏上瘾的状况。当孩子出现这样的情况,爸爸妈妈在日常要帮助孩子准时排解重压,可以给孩子选择兴趣、喜好来进行解压,防止孩子长期的游戏,最后致使出现沉迷。
此外,也有的孩子则是遭到身边别的人的影响,发现身边的同学、朋友,甚至是爸爸妈妈都在打游戏,自己也控制不住好奇心理便尝试着去玩,但孩子常见都缺少控制能力,在即时满足心理和多巴胺迅速分泌的刺激下,也就容易出现玩游戏上瘾的状况。面对孩子这个问题,爸爸妈妈平常要以身作则,不要当着孩子的面去打游戏,平常也要帮助孩子控制游戏时间,才不会让孩子陷入游戏当中。
要防止和解决孩子玩游戏上瘾问题,父母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出发:
1、父母对孩子上网要维持肯定的警惕性和关注度。要重视与孩子加大交流交流,不可以因工作忙碌放纵孩子与“电子保姆”为伴;还要尝试与孩子打造规则,培养孩子理性的时间管理能力。
同时,要准时发现玩游戏上瘾的早期症状,一旦孩子天天上网时间愈加长,天天上课的时候都会想着游戏,或是在家,假如不让他打游戏,会出现一些暴力、情绪比较激动的行为,就得引起高度看重。但其次,对于孩子打游戏也不可以太过于敏锐,动辄为孩子贴标签,致使亲子关系恶化。
2、父母和孩子要有好的亲子关系,对孩子要有耐心,平等对待孩子,家大事小事都要听听孩子的建议,让孩子感到在家里有地位,从而减化孩子在虚拟世界中得到的收获感。
3、父母应该注意培养孩子多方面兴趣,譬如书法、绘画、音乐等,多带孩子参与户外活动,增加孩子融入现实生活的乐趣,充实其精神生活。